央企紅利上繳最高提至25% 財政今年有望多收375億
央企紅利上繳比例上浮5% 財政今年有望多收375億元
煙草企業(yè)紅利上繳比例升至25%,以石油石化和電力為代表的資源型企業(yè)紅利上繳比例達到20%
■本報記者 徐 科
歷經多次改革之后,央企紅利上繳比例再次提高。財政部日前發(fā)布《關于進一步提高中央企業(yè)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的通知》,宣布將國有獨資企業(yè)應交利潤收取比例在現(xiàn)有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煙草企業(yè)紅利上繳比例升至25%,而以石油石化和電力為代表的資源型企業(yè),紅利上繳比例達到20%。
很多國有企業(yè),特別是央企所從事的產業(yè)往往有高度的自然壟斷性,利潤較高,提高央企上繳紅利的比例有其合理性。而從近期的情況來看,國企利潤維持增長狀態(tài),提高國企利率上繳比例也有空間。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我國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以來,國企紅利上繳比例在不斷提高。
財政部在公布2014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時預計,紅利上繳比例提高后,2014年將收取中央企業(yè)稅后利潤1414.9億元,比上年執(zhí)行數(shù)增加375.43億元,增長36.1%。
最近幾年,一方面是國企尤其是處于壟斷地位的央企,利潤總額和資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是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多類產品價格不斷上漲,民生成本逐年加大。社會輿論呼吁并強烈要求提高國企紅利征收比例而部分用做改善民生。
在此背景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對于即將逐步實現(xiàn)的30%上繳比例,分析人士稱,國企上繳更多利潤,用于公共財政,與其 共和國長子 身份相匹配,是他們應盡的義務。
財政部財科所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表示,提高央企上繳利潤的比例,一是有利于發(fā)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宏觀調控作用,發(fā)揮宏觀調控作用首先要把預算規(guī)模做大;二是有利于支持改革深化和加快。可以將做大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更多用于社會保障和民生支出,有利于彌補社保缺口;三是可以倒逼國有企業(yè)改革改制。
央企紅利上繳漸別 九牛一毛 時代
此番央企紅利上繳比例再提高,對全民來說是個好消息。就央企的性質來說,央企紅利有 準財政 的色彩,是納稅人的重要公共資金,將每年利潤的一部分上繳國家財政理所應當。但與這些年央企得到的政策優(yōu)惠、利潤增長相比,央企紅利上繳的額度和增幅依舊存在提升空間。
在國家很多民生領域 很差錢 的背景下,央企作為共和國長子也確實到了反哺社會的時候。眼下更為重要的議題是,央企上繳的紅利還出現(xiàn)了回流現(xiàn)象。2012年央企上繳紅利不足千億元,僅有7.2%用于民生支出,且大部分收益因科技創(chuàng)新、節(jié)能減排、脫困補助、產業(yè)結構調整等原因重新回到央企內部。
可見,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的紅利收上來之后,怎么花,拿去做了些什么事都需要更好的監(jiān)管體系。在進一步提高央企紅利的上繳比例的同時還需嚴格限制央企紅利回流,大幅減少對央企的各種政策性補貼,讓央企逐步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信息首發(fā):央企紅利上繳最高提至25% 財政今年有望多收37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