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大閱兵,天貓雙十一成交1682億元再創(chuàng)新紀錄
2017年天貓雙十一最新數據:1682億元,再次創(chuàng)造新紀錄。
與之同步的還有各種峰值和交易筆數的刷新。但記者注意到, 京東正在雙十一這個日子猛烈追趕阿里。這是京東第一年公布雙十一金額,1271億元,往年京東只是公布訂單增長率和銷售增長率。
不過,雙方對于雙十一交易的統計口徑有所差異。
京東公布的下單金額是指11月1日開始的雙十一期間(11天);而天貓雙十一的金額指的是11月11日當天。這一度引起了京東和阿里巴巴兩位高管關于數字的隔空爭論。
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諷刺京東數學很好,“只要京東自己愿意,可以把一年的下單金額都算成雙十一跨年大活動的下單總額。”而京東CMO徐雷則回應說,“為啥你家可以提前預售20多天開賣然后算一天銷售額,我家不能正常開門做買賣只算11天購物季銷售額。”
這一小插曲也說明,雙十一這個最初由阿里巴巴發(fā)起的網上打折購物節(jié),影響力早就不局限于阿里體系。
九年時間,雙十一已經變成了一場社會化大協同,不光各家電商都參與其中;另外,還促進了寬帶、云計算、IT外包、第三方支付、網絡營銷、網店運營、物流快遞、咨詢服務等生產型服務業(yè)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產業(yè)。
商家百態(tài)
小米入駐天貓的日子是2013年7月,當年參加雙十一目的單純,就是脈沖式的銷售,最后成績5.5個億;2014年,小米開始建設數據中心,弄大屏幕、搞戰(zhàn)報室,銷售主管大王拿著對講機喊、焦慮地走來走去。
到今年雙十一,小米已經是第5次參加,銷售由總裁林斌親自抓,在雙十一的團隊里一周和天貓的團隊開三次會。今年三款產品銷量預售位居榜首,小米內部希望自己的增長率能跑贏天貓。
在寶尊電商的倉庫里,100多萬雙Nike運動鞋整裝待發(fā),只等待客戶完成尾款支付就發(fā)往全國各地。寶尊電商是國內最大的電商代運營公司,已經登錄納斯達克。2015年雙十一發(fā)貨量達到100萬單,2016年實施自動化系統改造,雙十一發(fā)貨量突破400萬單。它的客戶涵蓋各個行業(yè),占據整個電商代運營市場25%的市場份額。
早在今年6月初,技術工程師們率先進入了雙十一備戰(zhàn)狀態(tài),對公司IT基礎架構,包括核心設備、線路、電力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的升級和檢查,并對可能遇到的各類客觀風險進行提前預案籌備及演練。
惠氏主打乳制品,惠氏啟賦被稱為奶粉中的“愛馬仕”。在2007年就在天貓開了旗艦店,與天貓合作涵蓋各個方面。他們拉上了明星吳尊在淘寶進行直播,讓線上母嬰用戶第一次體驗“邊看邊買”。
惠氏嘗試和全國200家智慧門店,支持線上下單、線下提貨?;菔峡蛻舭l(fā)展總監(jiān)袁伊剛跳槽到這家公司不久,全盤負責電商業(yè)務,壓力巨大。在快消零售行業(yè),雙十一是繞不開的話題,這已經是她的第六次雙十一。
今晚,她在朋友圈興奮地分享著,惠氏從15萬罐、到2000萬銷售額再到1.1億元的銷售記錄。
強生今年雙十一的目標是翻一倍,整個辦公室雙十一氣氛濃烈,四處貼滿了雙十一的海報和口號。強生今年雙十一推出一個限量1萬份的音樂盒,里面包括六瓶印有葫蘆娃的大寶SOD蜜和簡易型鋼琴。
雙十一并不只是天貓和京東的獨角戲,更是全民、全品牌參與的陣地。不管是之前傳出的商家二選一的尷尬、還是雙方品牌公關的隔空戰(zhàn)役,雙十一是品牌商家的戰(zhàn)場。
史上最大規(guī)模人機協同
全球14萬個明星品牌、1500萬種商品、超5億消費者參與狂歡。如果把這14萬家品牌店變成實體店,足夠蓋成一棟每層面積6400平方米,總層數22000層的摩天大樓,其高度相當于10座珠穆朗瑪峰。天貓雙十一產生的包裹,如果一個一個地摞起來,足以超過從地球到月亮的距離。
零點之刻,如同大壩開閘泄洪一般,來自全世界的消費者瞬間涌入:2017天貓雙十一開場3分1秒,交易額即突破100億元人民幣。二進制世界中新的世界記錄再次刷新:交易創(chuàng)建峰值達到每秒32.5萬筆,支付峰值達到每秒25.6萬筆,是去年的2.1倍。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雙十一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人機協同。“可以說,今年雙十一技術不是由我來指揮的,而是機器和人一起來指揮的。”
大量智能機器人組成的“新物種”軍團,已經滲透到數據、客服、搜索、推薦、廣告、庫存、物流……各個角落,從挑選貨品、導購推薦、客服、設計海報、巡邏機房到管理倉庫……它們開始和人類一起,協同完成雙十一的各項任務。
阿里巴巴工程師們發(fā)明的AI設計師“魯班”,在雙十一期間設計了4.1億張商品海報。它綜合圖像深度學習、增強學習等AI技術,如同普通設計師一樣,完成從草圖到框架、細節(jié)元素等一系列設計,為消費者提供最優(yōu)的商品展示。
在消費者的選品環(huán)節(jié),阿里機器智能推薦系統雙十一當天為用戶生成超過567億個不同的專屬貨架,像智能導購員一樣,給消費者“億人億面”的個性化推薦。
機器人客服“阿里小蜜”,在雙十一當天承擔95%的客服咨詢,回答消費者關于活動規(guī)則、購物車、退款申請等問題,極大提高服務能力。阿里也將機器人客服的能力開放給商家,推出“店小蜜”幫商家緩解客服咨詢壓力。
在菜鳥物流的配送中,實現了智慧物流的全面升級和規(guī)模化應用,通過對 雙十一物流全鏈路的智能分析提高遞送效率,在雙十一開始前,就提前將爆品調撥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先進的機器人分倉,也讓倉配運轉效率超越人工運轉的極限。
“新零售”大閱兵
數字年年長,雙十一增長的來源在哪里?會有一個多長的增長期?
阿里巴巴CEO逍遙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通過雙十一的增長,可以看到消費者強烈的消費力量。反應的是非常清晰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變化——這被認為是雙十一不斷創(chuàng)造新紀錄的動因。
這句話翻譯一下,意思是,用戶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不斷增長的消費欲望和錢永遠不夠花之間的矛盾。
與往年不同,2017年是馬云自2016年9月提出新零售戰(zhàn)略的第一年,被喻為新零售元年。媒體將2017年雙十一稱為新零售的“大閱兵”。
張勇再次強調了他心中對“新零售”的定義:新零售是大數據驅動下的人、貨、場的重構。而張勇認為,今年雙十一遠遠談不上大考。整個商業(yè)數字化的過程才開始,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在不斷演進過程中。一定是不斷摸索、挑戰(zhàn)自己、試錯的過程。阿里巴巴在這中間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記者在雙十一前期報道過新零售給老上海帶來的巨大改變。今年除了線上的成交額,線下盒馬鮮生新零售業(yè)態(tài)的嘗試、銀泰改造的落地、三江超市等業(yè)績,都將算入總銷售額中。
行走在上海,隨處可見傳統零售賣場共同參與雙十一活動。今年出現的新生事物還包括各地的快閃店、和各大門店同步的新零售改造。
阿里對自身定位明晰、未來將要面對的挑戰(zhàn)依然存在,優(yōu)勢也非常明顯:它擁有互聯網信息基礎架構、是4.5億月活用火的超級互聯網入口、有商業(yè)再組織的能力。
傳統大賣場其實擔當的是地產商的角色,最難突破的一點是零售商和地產商的界限。賣場必須改變觀念,重新回到消費者端產生價值,所以目前為止,用戶在線下,還是很難看到關于“貨”的重構。而這點,正是張勇正在思考的問題,他認為中國商業(yè)最有可能在這個范疇內產生新物種。
新零售,無論在規(guī)?;稀⑦€是結構化上都將往前推進。阿里在他所強調的“人、貨、場”的重構上,還將扮演重要角色。
采訪中,張勇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問到對雙十一數字預估的問題。張勇像無數次接受回答時說的那樣,“數字是個自然的結果”。可以肯定的是,明年雙十一,交易紀錄又會再次刷新。
信息首發(fā):“新零售”大閱兵,天貓雙十一成交1682億元再創(chuàng)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