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車貸業(yè)務模式以及合規(guī)風險
隨著P2P行業(yè)漸趨規(guī)范、洗牌加劇,以及網(wǎng)貸監(jiān)管新規(guī)對個人和企業(yè)進行借款限制后,許多平臺紛紛將資產瞄準小額分散的車貸。
所謂P2P車貸,就是借款人將車輛抵押給P2P平臺,平臺按車量價值的一定比率貸款給借款人。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時還款,或者借款人故意不還款,那么平臺就會處理抵押車輛。那么,P2P車貸有哪些模式呢?以及各自的優(yōu)劣勢有哪些?
P2P車貸模式
國內的車貸業(yè)務由最初的車輛抵押,發(fā)展至車輛質押,具體如下:
1、車輛抵押:也叫不押車,借款人必須提供身份證,車輛登記證,車輛行駛證,車輛評估報告,車輛品牌型號,行駛公里數(shù),以及所對應的圖片,需要借款人的車輛在車管所進行抵押登記,然后安裝GPS,車輛由借款人自由使用。
2、車輛質押:與抵押所需要的資料基本一樣,然后借款人需要把車輛質押給平臺,同時質押車主的車輛登記證跟車輛行駛證,發(fā)生逾期后,平臺可以直接處置車輛。
1.抵押模式優(yōu)勢
對于平臺來說,和車輛質押模式相比,抵押模式有何優(yōu)勢呢?
第一,放款額度比質押要低。由于抵押模式借款人仍具有車輛的使用權,對平臺來說,只能通過GPS實時追蹤車輛,風險稍大,因此放款額度稍微低點;
第二,不用支付較高的停車場租賃費用。抵押模式,車輛的使用權仍在借款人手中,這樣平臺就不需要租賃停車場,尤其是對一線城市的車貸平臺而言,一線城市的土地寸土寸金,租幾塊停車場必然付出較大的場地租賃費用,到其他地方租場地也要付出較高的運輸成本。
2.抵押模式劣勢
汽車抵押是在車上裝上GPS,車可以開走,如果借款人虧欠金額過多,借款人將GPS拆掉,或者干脆裝上信號屏蔽器,導致GPS信號全無,車輛也難以跟蹤保全。
還有一個劣勢,如果借款人不還款,或者出現(xiàn)貸款重復的情況,比如說車輛先到第一家平臺做了抵押,然后再到第二家車貸公司借款,兩次借款的額度肯定超過車輛的估值,這樣借款人就會故意不還款,兩家公司為了減少損失,也可能會發(fā)生搶車事件。
質押車的優(yōu)勢:
因為借款人的車子放在平臺上,即使借款人出現(xiàn)違約的情況,平臺完全可以變賣質押車來償還自己的本息,將風險降到最低。
質押車的劣勢:
對借款人的放款額度過高,由于汽車掌握在平臺手中,就算投資人不還款,平臺也因為擁有汽車的占有權而處置汽車,所以平臺給借款人的放款額度必然較高,所以理論上平臺不會有什么損失,但是并不這樣,試想,如果一個借款人擁有一輛估值20萬的汽車,有兩家平臺,一家愿意按估值額度的6折放款,另外一家愿意按估值額度的8折放款,那借款人肯定會選擇后一家。但是市場上有上千家涉及車貸資產的平臺,激烈的市場競爭尤其是一線城市的車貸平臺必然會導致平臺給借款人的借款額度過高。
不管是抵押車還是質押車,做好風控才是硬道理。一個風控做的好平臺,可以從不同層面預防人和車所帶來的車貸風險。
信息首發(fā):P2P車貸業(yè)務模式以及合規(guī)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