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與油麻地警署 細數那些遠去的龍城歲月
2006年5月21日晚上6點,香港油麻地警署舉行了最后一次降旗儀式,并宣布此后油麻地警署將不處理非報案以外的任何事宜使用,至此,油麻地警署正式閉所。
沒有人能夠忘卻油麻地警署,無論是香港本地市民,還是大陸慕名而來的游客,都紛紛駐足在旗幟降下的那一刻,心里盡是對這棟建筑的惋惜之情,這里曾經有過太多屬于一代港片迷的回憶....
油麻地警署于1893年落成,原位于上海街及眾坊街交界,當時的上海街亦因此稱為“差館街”;1922年遷往加士居道、廣東道及眾坊街交界。昔日因為鄰近避風塘和貨物起卸碼頭,所以曾為風球懸掛的地方。
1998年,政府有意拆卸警署以興建中九龍干線,后因社會回響甚大,政府決定將計劃作出修改,舊翼將會被保留,但仍可能需拆去歷史價值較低的新翼。
油麻地警署是愛德華式建筑,設計華麗,以突顯警隊的權威。警署樓高三層,左右兩翼合成一個勾形建筑。警署舊翼的二、三樓原設有開放式以拓石支撐的回廊,但現時已封閉作房間之用。警署內鋪有柚木地板,墻身有西式裝飾物,勾形中間點的頂層房間,樓底高達十多尺,相信是最高級警官的宴會廳和宿舍。面對眾坊街及廣東道的警署入口因風水關系設計成鋸齒形狀。舊翼曾被改動,如部分金字形屋頂改為平頂。
那些與港片為伴的日子里,任誰都能一眼認出這座藍白相間的半圓形建筑,它堆砌的不僅是警隊的榮譽,更是港片迷心內無法抹去的龍城歲月。
即使落幕,那些發(fā)生在這座建筑前的警匪小事們都依舊歷歷在目。
《黑社會》中大D哥狂妄的走出油麻地警署,與阿樂在警署門口一笑泯恩仇。
《古惑仔》中陳浩南被放出來也是在油麻地警署
《半支煙》中少年煙仔謝霆鋒哄著曾志偉卻警署尋找心愛的女人。
似乎每次路過油麻地警署,耳畔都會響起《再見,警察》...也正是《無間道》將油麻地警署鄭重帶向人民的視野,至此前來拜訪朝圣的影迷絡繹不絕。
由于殺氣重,這里還常常被用來使用為鬼片的取景地
時光倒轉流至《無間道》的十年前,《五億探長雷洛傳》中略顯稚嫩的劉德華在這間老警署里意氣風發(fā)地開會。
有不少影迷判定油麻地警署還是TVB的“關系戶”,不然又怎么會有如此多的TVB劇集故事都發(fā)生在那里。
《談判專家》、《學警出更》、《使徒行傳》、《荃加福祿壽探案》、《陀槍師姐2》、《真相》等等,近乎半數的TVB港劇都能與油麻地警署扯上關系。
歲月荏苒,那些年發(fā)生過的港片正在逐步逐步離我們遠去。幸好這些影像早已封存在我們腦海,與我們一起成長,一同度過只屬于我們自己的龍城歲月。
2015年9月20
《花樣年華》金雀餐廳結業(yè)
“未能與您走到二零四六,榮幸與您渡過花樣年華”
曾為王家衛(wèi)經典電影《花樣年華》及《2046》取景地的香港金雀餐廳于2015年9月20日(張曼玉生日)后停止營業(yè)。不少市民當日專誠前往光顧,重拾昔日浪漫情懷,紛紛大呼不舍。
金雀餐廳位于銅鑼灣蘭芳道,1960年代開業(yè),為舊式港式西餐廳,店內裝修、陳設、燈光均充滿香港60年代情懷,王家衛(wèi)的電影上映后,不少戲迷慕名而來,餐廳亦順勢推出“花樣年華海鮮套餐”和“2046套餐”,餐廳內貼有不少《花樣年華》的電影海報。
《花樣年華》中的周慕云(梁朝偉飾)與蘇麗珍(張曼玉飾)曾經在此對坐,互訴寂寥。不少人為尋找“周慕云與蘇麗珍”的痕跡,還特意要坐當年場景所在的25號臺。
店內也相應推出“花樣年華”及“2046”套餐,全面滿足影迷的朝圣心理。
據媒體報道,金雀四名股東之一的朱先生透露由于股東之間不和才導致未能再合作,決定結業(yè),并非因為租金昂貴。
1994年
《阿飛正傳》皇后飯店結業(yè)(后設分店)
位于銅鑼灣利園山道的皇后飯店也受王家衛(wèi)青睞,成為《阿飛正傳》經典電影海報背景。
王家衛(wèi)會到此地取景,相中的就是這家餐廳的50、60年代老香港風情,而氣氛在昏黃的燈光導引下更顯得懷舊又浪漫。
但餐廳于1994年因老板年老體弱而結業(yè),其子于3個月后在希慎道重開餐廳,現在港有4間分店。
2016年2月15日
位于香港尖沙咀廣東道的嘉禾港威戲院宣布,因為租約期滿,于2016年2月15日起結束營業(yè)。
嘉禾港威于1994年開業(yè),剛威戲院有3個影院,一共提供604個座位及6個傷殘人士專用座位。經營20多年的嘉禾港威戲院曾經多次被用作電影場景的使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無間道》,劉德華飾演的劉建明與曾志偉飾演的韓琛相約地便是嘉禾港威戲院。
除了劉建明與韓琛相約在嘉禾港威戲院碰頭,《無間道》中劉建明遭遇梁朝偉飾演的陳永仁跟蹤差點被認出臥底身份,同樣也是在戲院后巷內部拍攝。緊張的氣氛與節(jié)奏,堪稱是劇中的高潮。
除去《無間道》,嘉禾港威還是《色情男女》、《周末狂熱》、《心猿意馬》等電影的取景地,正是因為其被多部經典港影挪用于電影藝術,場景與電影達到了高度的情愫統(tǒng)一于傳達,嘉禾港威戲院也成為了眾多影迷的朝圣地。
2005年 《月滿軒尼詩》喜帖街消失
喜帖街,坐落在灣仔這樣一個新舊交雜的地方。
說起它的由來,還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當時港英政府決定在位于灣仔的利東街發(fā)展印刷業(yè),集中經營信封、信紙、名片等。在密集的印刷商鋪的競爭中,各商戶各出奇招。而漸漸地,一些印制喜帖、紅包、揮春的商家勝出。于是,利東街在70年代就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喜帖街”,既展現著舊區(qū)風貌,又展現著香港人所謂“獅子山下”的精神。
但是,這些都成了“從前”。由于近年來香港政府開始推進的拆遷改建計劃,喜帖街如今已不復存在。2005年,香港政府收購了喜帖街,開始著手進行重建計劃,大批店鋪被迫結業(yè),承載著港人溫情回憶的喜帖街瞬間成為歷史。
“就似這一區(qū),曾經稱得上美滿甲天下;但霎眼,全街的單位快要住滿烏鴉”,港府的這一舉動,不僅引起了很多住戶與商戶的抗議,更在隨后的兩年里,激起了以“80后”為主力的一些人士進行的“保護皇后碼頭”及保護天星碼頭運動。然而,最終,什么也沒能阻止掉這個城市前進的步伐,皇后碼頭于2007年進行了清拆。
于是,在這部2010年的電影中,我們看到的喜帖街是這個樣子的:
香港真是個充滿誘惑的地方,香港真是個充滿遺憾的地方。每當我想卸下包囊啟程的時候,總怕這一切都快來不及了,就好像杜琪峰、吳宇森總說要重建九龍城寨,我開始覺得這不過是一場夢旅罷了,原來九龍城早就在我的心中鑄成高墻,每天都在上演屬于香港的喋血風云。
信息首發(fā):香港電影與油麻地警署 細數那些遠去的龍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