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造假牛肉判刑 造假太忙女兒女婿一起造
豬肉造假牛肉判刑,造假太忙女兒女婿一起造。52歲的蒼南人老朱,是個有著30年鹵肉加工的老師傅。三年多前,他和妻子在蒼南辦了一個加工點(diǎn),專門生產(chǎn)大塊的牛肉干,賣給福建客商。
事實(shí)上,這些所謂的牛肉干是用豬肉加工而成的假貨。為了讓味道更像牛肉,在加工過程中,還添加了牛肉精、牛肉純粉等添加劑。
去年1月,東窗事發(fā)。經(jīng)警方核算,老朱的加工點(diǎn)共賣出75噸假牛肉干。
昨天,這起案子在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老朱獲刑15年。和他一起獲刑的,還有其他9名生產(chǎn)、銷售人員。
豬肉+添加劑,做出三種口味“牛肉干”
老朱所在的村子,有鹵制品加工傳統(tǒng),大部分人都從事這行,足跡遍布全國各地。老朱從上世紀(jì)80年代起,就做鹵雞腿、鹵雞翅,還去貴州、湖南各地的鹵制品加工廠工作過。
2012年12月,老朱回到蒼南,和妻子在家中辦起了肉制品加工點(diǎn)。一開始,做的是正規(guī)生意,直到他遇見福建客商方某。
1982年出生的方某,案發(fā)前系福州零客食品有限公司法人,產(chǎn)品包括牛肉干、口香糖、膨化食品等。
2013年3月前后,方某帶著3名技術(shù)員來到老朱的加工點(diǎn),要老朱加工一批假牛肉試銷。
禁不住高額利潤的誘惑,老朱決定冒險(xiǎn)一試。
他從市場上收購了300斤豬肉,經(jīng)過切塊、蒸煮、冷卻、翻炒等工序后,豬肉成了假牛肉干的半成品。
為了使豬肉的口味更像牛肉,在加工過程中,老朱還加了牛肉精、牛肉純粉、豌豆粉、焦糖色素等添加劑,成功制出了五香味、香辣味、沙嗲味三種口味的“牛肉干”。
夫妻倆造假忙不過來,女兒女婿拖下水
方某對試制的假牛肉干非常滿意,他對老朱表示,“能生產(chǎn)多少,就收購多少。”
自2013年6月起,老朱將大塊的成品假牛肉干(一塊約50斤),以快遞形式運(yùn)往福建,由33歲的鄭某和他的兩個弟弟分裝,以“牛人幫”牌系列牛肉干的名義,發(fā)往全國各地。
接下福建大訂單后,老朱夫妻有點(diǎn)忙不過來。就拉上女兒、女婿幫忙。女婿參與生產(chǎn)、運(yùn)送;女兒負(fù)責(zé)保管假牛肉干。
后來,老朱又雇傭了女婿的堂哥,幫他們生產(chǎn)假牛肉干。
其間,老朱夫婦怕被人發(fā)現(xiàn),曾短暫停工。但舍不得高額利潤,就叫女婿幫忙找個隱蔽的場所。
女婿沒有讓老丈人失望,他在蒼南礬山鎮(zhèn)偏僻深山中,找到了三間民房。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老朱一家就在這里生產(chǎn)假牛肉干,直至被查獲。
10名被告獲刑,豬肉供貨商也判了一年四個月
根據(jù)調(diào)查,老朱的假牛肉干,售價(jià)為20元一斤。而在市場上,真正的牛肉干成本價(jià)每斤在40元以上。
制作1斤假牛肉干,大約需要2斤豬肉,老朱的加工點(diǎn)每日可生產(chǎn)500到1000斤假牛肉干。也就是說,他們每天需要至少1000斤豬肉。
豬肉的供貨商,就是26歲的許某
許某是當(dāng)?shù)氐囊粋€生豬肉中介和供應(yīng)商,從2013年6月前后開始,他開始為朱某提供原材料豬肉。同年12月前后,許某得知了老朱用豬肉生產(chǎn)假牛肉干,但是為了個人私利,依然大量供應(yīng)豬肉。
截至案發(fā),老朱共售出超過75噸假牛肉干,總金額超過700萬元。
法院認(rèn)為,老朱、方某等10名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gòu)成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
因涉案數(shù)額巨大,法院判處老朱有期徒刑15年,并處罰金150萬元;判處方某有期徒刑15年,并處罰金400萬元;賣豬肉給老朱的許某獲刑一年四個月,并處罰金2萬元;其余被告,分別獲刑一至八年。
信息首發(fā):豬肉造假牛肉判刑 造假太忙女兒女婿一起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