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一教授被疑科研造假 企業(yè)稱政府資助資金去向不明
與深圳大學聯合開展環(huán)保包裝材料的生產工藝改進項目的第五年,深圳市荷力泰包裝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荷力泰)的總經理臧建鳴走上了舉報之路。7月27日,他發(fā)帖實名舉報稱:“獲廣東省科技廳立項的科研項目‘環(huán)保包裝材料(蜂窩紙芯)智能、高速裝備及其關鍵技術研發(fā)’涉嫌違規(guī)驗收、政府資助資金去向不明”。
投訴:五年成果是廢鐵
“搞了五年的項目,現在成了一堆廢鐵!”7月28日,坐在辦公室,臧建鳴難掩怒氣。
2010年8月,荷力泰和深圳大學簽署一份研發(fā)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參與“綠色包裝材料(蜂窩紙芯)智能、高速裝備研發(fā)”項目的研究、開發(fā)和產業(yè)化等事項(以下簡稱蜂窩紙芯裝備研發(fā))。根據合作協議,荷力泰負責籌集55萬元開發(fā)經費,以及機械部分的設計,深大負責控制系統設計、軟件開發(fā)等。2010年12月,深圳大學以同樣項目向廣東省科技廳申請立項,獲批后被列為產學研項目,再得經費30萬元。在立項項目中,參與單位擴充至4家。
雙方“紅紅火火”合作一年后,矛盾漸生。臧建鳴指責深圳大學方面的負責人杜某夸口說了大話,實則水平有限,兼之對項目不上心,組建的蜂窩紙芯生產線根本不具備生產可能。他說,2012年底,杜某提出到期應向廣東省科技廳申請結項,但他認為項目沒完成原定目標,堅決反對。不過,2014年年中,他意外獲悉,該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為什么一堆廢品能通過驗收?為什么驗收我們毫不知情?”他質疑驗收程序有問題。在7月27日發(fā)出的網帖中,他同時質疑政府支持資金去向不明。
回應:科研樣品有別成品
昨日下午,深圳市科技創(chuàng)新委召集深圳大學相關負責人,回應網帖質疑。
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涉事項目是省級產學研項目,該委不負責監(jiān)督進展,但2014年上半年,受廣東省科技廳委托,該委啟動驗收工作。因為深圳大學是項目的牽頭單位,深圳科創(chuàng)委受理了深圳大學提交的材料,又組織專家審查材料,最后將所有材料和專家意見提交給省科技廳。“項目驗收通不通過,結論是省科技廳下的。”她說。
杜某則否認“不出力”的說法,認為深圳大學的團隊已完成項目的軟件開發(fā)部分。他說,雙方合作的合同和向省科技廳的項目申報材料只是確定了一些關鍵技術指標,沒要求作出一條具備生產能力的生產線。“樣機,不是產品。”他反復表示,“企業(yè)自己后面要持續(xù)研發(fā),才能真正實現產業(yè)化,但那是下一階段的工作了。”
他向記者出具了樣品性能檢測報告。檢測報告則顯示,樣品剪紙刀空切達到800次/分鐘,也達到預期目標。
信息首發(fā):深大一教授被疑科研造假 企業(yè)稱政府資助資金去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