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要求審批限時辦理 嚴禁擅自抬高降低門檻
國務院1月7日召開2015年首次常務會議,這次會議再次將開年的 當頭炮 轟向審批,釋放出繼續(xù)簡政放權的強烈信號。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向東說,簡政放權仍是今年改革關鍵一招,其還會推動價格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等,因為它們都與政府管制有密切關系。
自履職以來,本屆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已超過700項,提前完成了李克強就任總理時的鄭重承諾 將國務院各部門1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削減三分之一以上。
會議確定:
一是推行 一口受理 。承擔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全面實行 一個窗口 對外統(tǒng)一受理,申請量大的要安排專門場所,對每一個審批事項都要編制服務指南,列明申請條件、基本流程、示范文本等,不讓地方、企業(yè)和群眾摸不清門、跑累了腿。
二是實行 限時辦理 。建立受理單制度和辦理時限承諾制,各部門受理申請要出具受理單,依法依規(guī)明確辦結時限,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延長審批時限,防止審批事項久拖不決。探索對多部門審批事項實行一個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協(xié)同的 一條龍 審批或并聯審批,讓審批提速。
三是嚴格 規(guī)范辦理 。各部門要對承擔的每項審批事項制定工作細則,明確審查內容、要點和標準等,嚴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審批門檻,避免隨意裁量。
四是堅持 透明辦理 。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或個人隱私外,所有審批的受理、進展、結果等信息都要公開。各部門要切實履行對申請人的告知義務,及時提供咨詢服務。強化內部督查和社會監(jiān)督,建立申請人評議制度。杜絕暗箱操作,給群眾一個 明白 。
五是推進 網上辦理 。各部門要積極推行網上預受理、預審查,加強國務院部門間、中央和地方間信息資源共享,盡可能讓地方、企業(yè)減少為審批奔波,切實方便群眾。用便捷、高效、透明的行政審批打造政府服務品牌。
教育
我國擬允許辦營利性民辦學校
會議通過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進行一攬子修改的修正案草案,決定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把部分高校設立審批下放到省級政府,強化學術委員會處理學術糾紛、學術不端等行為的作用,明確對民辦學校實行分類管理,允許興辦營利性民辦學校,并加大對非法招生、在國家教育考試中作弊、制售假冒學業(yè)證書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對責任人嚴肅追究責任。
釋疑
國務院領導怎么開會?
2015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開年第一會,照例在星期三,由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是中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而國務院領導成員作為這一國家機關的核心,他們的一大日常 功課 就是通過會議進行研究和決策。那么,國務院領導是怎么開會的?
誰來開?固定參會領導10位
國務院實行國務院全體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制度。國務院領導日常定期 碰頭 的會議其實是國務院常務會議,它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組成,由總理召集和主持,根據需要也可安排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列席會議。
何時開?多在星期三
國務院常務會議一般每周召開一次。2014年,共召開41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有32次都是在星期三召開。
怎么開?議題總理定
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的諸多 高大上 議題是怎么誕生的?按規(guī)定,議題由國務院分管領導同志協(xié)調或審核后提出,報總理確定;會議文件由總理批印。會議的組織工作由國務院辦公廳負責。會議紀要由總理簽發(fā)。
此外,國務院領導同志不能出席國務院常務會議,要向總理請假。會議列席人員請假,由國務院辦公廳向總理報告。
討論啥?重大問題
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必須經國務院全體會議或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決定。按規(guī)定,這些問題可以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及國家預算、重大規(guī)劃,也可以是宏觀調控和改革開放的重大政策措施,還有國家和社會管理重要事務、法律議案和行政法規(guī)。
這些重大事項,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拿上會議桌的。它們必須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并經研究、咨詢機構等進行合法性、必要性、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評估論證;涉及相關部門的,應當充分協(xié)商;涉及地方的,應當事先征求意見;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眾權益、容易引發(fā)社會穩(wěn)定問題的,要進行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并采取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聽取各方面意見。
而在作出重大決策前,國務院還要根據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直接聽取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專家學者、社會公眾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本組文據新華社
信息首發(fā):國務院要求審批限時辦理 嚴禁擅自抬高降低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