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條潮汐車道通行效率高 將在深南大道推廣
新洲路蓮花至紅荔段實施的深圳首條潮汐車道至上周已啟用滿月。從效果看,以往早高峰的擁堵情況有所緩解。紅荔新洲路口北往南左轉(zhuǎn)方向和蓮花新洲路口北往南方向,車輛通行能力都提高了超過4成。下一步,交警部門將在深南大道等道路推廣潮汐車道。
新洲路蓮花紅荔段北往南向一直是早高峰最擁堵的一條路段。以往,四車道往往堵成長龍,從新洲紅荔路口一直延續(xù)到北大醫(yī)院前。潮汐車道投入使用一個月,情況有所緩解。11月7日早高峰,南都記者在新洲路紅荔段看到,這段600多米長的路段通行較為有序,等紅燈車輛排了200多米遠,相比以往排隊長度減了三分之二。在部分時段,該路段甚至暢通無阻。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早高峰期間,紅荔新洲路口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2.7%,而蓮花新洲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了5%。 市交警局科技處監(jiān)控科副科長劉義介紹道。
從交警部門的監(jiān)控數(shù)據(jù)看,9月23日紅荔新洲路口早高峰通行車輛為8965輛,10月16日該路口早高峰通行9208輛。在蓮花新洲路口,9月23日早高峰通行8991輛,10月16日通行9442輛。
潮汐車道所在路段監(jiān)控數(shù)據(jù)顯示,紅荔新洲路口北往南左轉(zhuǎn)方向,原來每小時通行1079輛,潮汐車道使用后每小時通行1499輛,通行能力提高43%。在蓮花新洲路口,北往南方向車輛通行能力則提高了45%。
從目前的使用情況來看,和早前交警部門預(yù)計的結(jié)果差不多。市民最直接的體驗就是,路口的通行效率提高了。以前常常遇見道路溢出車輛的情況減少了。 劉義表示,以往早高峰時期,交警采用人工調(diào)整信號燈的次數(shù)約22-23次,如今減少到2-3次。
大型車輛禁止駛?cè)氤毕嚨?/strong>
相比使用初期,潮汐車道現(xiàn)已禁止大型車駛?cè)?。劉義介紹,潮汐車道在紅荔新洲路口僅用于左轉(zhuǎn),如果大型車駛?cè)?,轉(zhuǎn)彎半徑不夠,會影響通行效率,甚至會與右邊正常左轉(zhuǎn)的車輛有碰撞隱患。
此外,潮汐車道試用階段,從蓮花路東往西方向行駛的車輛也可通過潮汐車道左轉(zhuǎn)紅荔路。正式使用后,這一措施也被取消。劉義介紹,一方面由于該方向通過潮汐車道的車流量較少,另一方面是出于對行人過街效率的考量, 早前試用期間,從蓮花路駛?cè)氤毕嚨赖能囕v影響到了行人過街的效率,從蓮花路西往東方向過斑馬線時,行人要等上160-170秒,等待時間過長。
劉義還透露,接下來交警計劃在早高峰禁止北往南向車輛在紅荔新洲路口掉頭, 因為左轉(zhuǎn)掉頭的車輛很容易和潮汐車道上行駛的車輛交織,會有安全隱患,也會影響道路的通行效率。 此外,因潮汐車道使用,原新洲路南往北向左邊第三條車道被劃為可變車道,在早高峰期間可用于左轉(zhuǎn)。但在實際使用中,有不少司機不清楚如何使用可變車道,下一步交警部門也將通過設(shè)置指示牌引導。
深南大道也將推廣潮汐車道
第一條潮汐車道投入使用后,未來潮汐車道將如何推廣?據(jù)南都記者從交警道管科了解到的最新情況顯示,下一步交警部門將考慮在梅麗路和深南大道文錦路段推廣潮汐車道,具體如何設(shè)置仍在研究。什么樣的道路適合作為 潮汐車道 ?對此,交警部門表示,潮汐車道要具有明顯的潮汐特征,即道路兩方向車流量存在明顯差別。采寫:南都記者徐龍晨
監(jiān)控數(shù)據(jù)
紅荔新洲路口,9月23日早高峰通行車輛8965輛,10月16日通行9208輛;蓮花新洲路口,9月23日早高峰通行8991輛,10月16日通行9442輛。潮汐車道所在路段監(jiān)控數(shù)據(jù)顯示,紅荔新洲路口北往南左轉(zhuǎn)方向,原來每小時通行1079輛,潮汐車道使用后每小時通行1499輛,通行能力提高43%。蓮花新洲路口,北往南方向車輛通行能力提高了45%。
提醒
挪車難可微信深圳交警
南都訊記者徐龍晨深圳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00萬,可使用的停車位僅有100萬,臨時停車成了不少司機的不得已之選。未來,面對臨時停車時遇到的挪車問題,市民可通過微信深圳交警,通知車主挪車。此外,市交警局也向市民有獎?wù)骷R時停車卡設(shè)計方案,中選者將被交警部門聘為交通安全宣傳員,并贈精美獎品一份。臨時停車卡設(shè)計需結(jié)合交通安全等元素,且保證原創(chuàng)。有意者可按以下方式參與:發(fā)布微博 設(shè)計方案(圖片)+一句話說明+#臨時停車卡設(shè)計有獎?wù)骷? @深圳交警新浪官方微博,并將作品原件及個人聯(lián)系方式發(fā)送至szjjwbyx@126.com,有獎?wù)骷瘯r間截至11月20日9時。
信息首發(fā):深圳首條潮汐車道通行效率高 將在深南大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