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款潛逃?代投項目成羅生門,“神奇少女”向深淵滑落
王凱歆或許會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都市傳奇。
一個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19歲女孩,憑著自己的一點名氣與憑空虛構(gòu)的“渠道”,騙了一圈投資者之后,帶著價值一億的虛擬貨幣人間蒸發(fā)。
這看起來像是一個經(jīng)典犯罪片的開頭。通常情況下,如果這個女孩不是主角的話,她的故事會以悲劇收尾。
▲希區(qū)柯克的恐怖電影《驚魂記》中,珍妮特·利飾演的女秘書瑪莉蓮就卷走了老板的四萬美元
很遺憾,在這場席卷世界的虛擬貨幣熱潮中,王凱歆并不是主角,吳忌寒、趙長鵬、徐明星這些手握數(shù)百億資金的幣圈巨擘才是。王凱歆充其量不過是圍繞著這些幣圈大佬的“賭局”,收些擠不上牌桌的賭徒的散亂籌碼,胡亂下注的“小老千”而已。
在電影里,特別是一部充斥著金錢與欲望的電影里,“王凱歆”這樣的配角命運通常不會太好——他們的貪婪與不幸往往會被編劇作為烘托故事背景的“一地血漿”。
▲周潤發(fā)主演的《賭神》中,那些手握美金充當人肉背景墻的賭徒們
這個說法或許殘酷,但卻并非危言聳聽。在鏈虎財經(jīng)的一篇報道中,被王凱歆騙了數(shù)百ETH的投資人們幾乎不加掩飾自己的恨意,“王凱歆覺得她跑得了?她死定了,現(xiàn)在很多人都想抓她。”
這已近乎是人身威脅。
虛擬貨幣“艇仔”王凱歆
在虛擬貨幣這場賭博游戲里,王凱歆扮演的角色是“代投”。
“代投模式”興起于“9·4監(jiān)管”政策落地之后,是目前ICO領(lǐng)域募資的主要形式。
經(jīng)濟觀察報的一篇文章指出:
簡單來說,代投以能拿到項目方的私募份額為由——項目方會提供給早期投資人一部分私募份額作為回報,私募價格往往低于公開發(fā)行價格——向普通投資人募集資金。在2017年下半年,由于公開ICO的平臺關(guān)停,代投模式日漸壯大,并成為主要渠道。
“代投”的性質(zhì)有點像香港賭片中負責收取賭資的“艇仔”,主要的業(yè)務就是從想要借代幣ICO大賺一筆,卻又苦無門道的散戶那里收取資金或代幣,再將這些資金與代幣兌換成即將ICO的代幣——好比賭桌上的籌碼。
▲《使徒行者》中,林峯飾演的爆Seed就是一個“艇仔”頭目,也被稱為“大艇”
而代幣上交易所,就是賭局開盤的一刻。
SAY項目“羅生門”
一個嚷嚷著“內(nèi)幕消息”、“買X號必贏”的艇仔一定是個爛艇仔,而一個嚷嚷著“有渠道”、“有私募額度”的代投同樣不值得信任。
正常情況下,“艇仔”與“代投”收益主要來自收的賭資或收取的代幣中的“抽水”,但一些不守規(guī)矩的“艇仔”和“代投”卻敢于卷款跑路。
王凱歆顯然是個不守規(guī)矩的“艇仔”。
王凱歆涉及的ICO代幣主要有兩種:“OKB”與“SAY”。
OKB是OKEx推出的一款代幣。公開信息顯示,OKB本身不做ICO,不公開向投資者募資。而王凱歆卻在朋友圈聲稱擁有OKB的私募額度,“先到先得”,并表示“不要跟我說OKB沒有私募,那是因為你沒有渠道”。
▲徐明星朋友圈截圖
隨后,這一說法便遭到OKCoin創(chuàng)始人徐明星的打臉。徐明星表示,如果有人能證明存在一個私募額度,他本人將賠10個,并稱“這個神奇少女王凱歆是典型的詐騙,請大家立即報警。”
SAY則是新加坡移動支付應用公司SpherePay推出的一款代幣,而王凱歆據(jù)稱是“SAY項目的總代投”。2018年2月5日,SAY項目正式ICO。3月8日,3月9日,SAY相繼上線CoinTiger、KuCoin交易所,開盤價格1分,遠低于私募時的7分。沒過幾天,SAY項目即宣告失敗。
▲王凱歆朋友圈炮轟石一圈錢詐騙
隨后,SAY項目進行了硬分叉,投資人手中的SAY被兌換成新推出的代幣SPH,而SPH上線后價值歸零。王凱歆隨后炮轟SAY項目背后的操盤者石一,怒斥對方圈錢詐騙。
▲石一
石一則回應稱,SAY項目的實際控制人為CEO陳恩永,且大部分投資人已成功清退。石一還表示,王凱歆與陳恩永等人勾結(jié),組建維權(quán)群,蓄意陷害自己。
SAY項目遂成“羅生門”。
此后,王凱歆人間蒸發(fā)。鏈虎財經(jīng)消息稱,王凱歆已經(jīng)將SAY退回的ETH私自挪用,剩下的根本不足以還給散戶。
“神奇少女”的墜落曲線
王凱歆是做過主角的。
15歲創(chuàng)業(yè),16歲拿到數(shù)百萬天使投資,17歲A輪融資估值過億,王凱歆曾經(jīng)是媒體口中的“神奇少女”。“95后”、“輟學”與“女性創(chuàng)業(yè)者”,也曾經(jīng)是她身上的閃亮標簽。
在幾年前的創(chuàng)業(yè)熱潮中,這個年輕的姑娘被投資人與媒體推向前臺,作為90后創(chuàng)業(yè)者的榜樣,高聲叫囂著“要幫投資人賺夠95后的錢”。“95后”儼然被投資機構(gòu)當成了一個值得押注的賽道。
▲《GQ》為王凱歆拍攝的時尚大片
然而,好景不長,16年5月,GQ的一篇報道輕易地刺破了這顆冉冉升起的“熱氣球”,“神奇少女”的命運開始向著相反的方向滑落。
在GQ的報道中,王凱歆乖張跋扈、欺騙成性。神奇百貨的模式被無情戳破,王凱歆在融資與經(jīng)營中的造假行為更是觸目驚心。
在GQ看來,王凱歆是這個“雞血和虛妄的年代”的最佳注腳,他們早早地預言了“她摔下來的結(jié)局”。但他們或許沒有預料到,這個滑落的過程會如此的戲劇化。
王凱歆努力地想要抓住這個下滑過程中自己遇到的每一根稻草——微商、虛擬貨幣,但最終,這些被同一陣風吹上天空的伙伴并沒能夠拯救她。
更加悲劇的地方在于,王凱歆原始的落點可能只是平地,不管是媒體還是投資人,大多數(shù)人只想把這個年輕的女孩扔回原地,“泯然眾人”本應是她的標準結(jié)局。但她的掙扎與不甘完全改變了她的滑落軌跡。
現(xiàn)在,王凱歆正在向深淵滑落。
信息首發(fā):卷款潛逃?代投項目成羅生門,“神奇少女”向深淵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