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批比特幣:泛濫泡沫味道
2017年瘋狂飆漲的比特幣,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暴漲暴跌的特性也令人感到擔憂及疑慮。中國大陸《人民日報》3日刊文批評,無論從漲幅還是幣值本身來看,比特幣都泛濫著泡沫的味道,業(yè)內人士所稱其擁有的稀缺性、保真性、強流動性、透明度以及去中心化等優(yōu)勢,都只是投機的幌子。
比特幣可以在1年時間暴漲約20倍,1日內又重跌逾40%,《人民日報》指出,比特幣價格依舊與價值背離。回想最初比特幣問世乏人問津的日子,有人曾用1萬個比特幣買了一片比薩,面對今天行情,有人后悔,更多的人則是擔憂和疑慮:比特幣的泡沫到底有多大?它是不是郁金香泡沫的翻版?
報導分析,比特幣除了炒作神秘感,包括發(fā)明人身世之謎、加密貨幣光環(huán)、總量控制外,還有「去中心化」題材,即不受任何國家、政府及金融機構控制,具有安全而又「無拘無束」屬性等。而且比特幣無漲跌限制,又無完全統(tǒng)一的交易平臺,給予投機者一夜暴富的想像空間,加上一些新玩法,推動價格竄升。
缺乏價值支撐的比特幣,身價扶搖直上也可能是交易共謀。報導指出,因為全球約40%比特幣控制在僅約千人手中,即圈內人士所稱的「白鯨」。從比特幣發(fā)展歷史看,在價格飛漲前,是在為數不多的平臺上進行「小圈子」交易,這很容易讓人想到交易共謀的可能,即這些大咖擁有哄抬價格以套現的動機。
《人民日報》表示,比特幣并非貨幣,日前美國等多家交易所批準比特幣期貨交易卻不監(jiān)管,為比特幣披上了貌似「合法」的外衣,也更像是17世紀荷蘭的郁金香泡沫:有明確目的的「莊家」們賺得盆滿缽滿,盲目追捧者則甘苦自知。過去,比特幣價格有過腰斬的經歷,未來走向特別值得警惕。
信息首發(fā):人民日報批比特幣:泛濫泡沫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