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盛世背后的兩大致命危機
在今年的比特幣狂潮中,一些比特幣擁躉提出其價格有可能在目前基礎上翻倍的推理論斷。遺憾的是,對比特幣持有者來說,這種說法在兩個重要的方面站不住腳。 這些比特幣的支持者稱,鑒于比特幣的各種優(yōu)勢(如降低交易成本、減少結算時間,同時保護隱私、防止政府對其貶值),部分全球商業(yè)活動最終將以比特幣結算。 支持者們表示,由于最終只會發(fā)行2,100萬枚比特幣,就從根本上杜絕了比特幣被貶值的可能性,所以即便最終通過比特幣結算的全球商業(yè)活動占比很小,比特幣的價格也應會上漲。 根據CIA World Factbook的數據,2016年按廣義貨幣供應量(M2)衡量的全球貨幣供應量為79.5萬億美元。如果其中的1%以比特幣形式持有,那么除以2,100萬將得出每枚比特幣價值約38,000美元,較目前的約18,500美元高出逾一倍。 這雖然是一種大概的算法,但顯示了一些老道的比特幣持有者認為比特幣價格還有上漲空間的理由。按照這種推理,如果2%的全球M2以比特幣持有,則意味著比特幣的價格將達到76,000美元,以此類推,比特幣所占M2比例越高,其價格上漲空間越大。 這種觀點存在兩大問題。雖然支撐比特幣的區(qū)塊鏈技術通過消除中間環(huán)節(jié)有可能使得交易更加順暢無阻,但按照目前的設計,比特幣無法兌現這種期望。處理比特幣交易所需的巨大計算能力正在造成結算延遲和大量電力消耗,有時還導致交易費用高企。 第二個問題是,盡管比特幣供應規(guī)模有上限,但與之競爭的各種加密貨幣的總供應量是無限的。希望解決比特幣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的競爭性貨幣已開始搶占市場份額。其中包括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和萊特幣(litecoin)。比特幣現金由比特幣圈內一個持不同意見的派別創(chuàng)造,這個派別希望實現更快的處理速度。萊特幣對挖礦者使用另外一種更簡單、對計算能力要求更低的算法。 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注意到了區(qū)塊鏈技術可能帶來的破壞性影響,并且正努力在不使用比特幣或任何其他加密貨幣的情況下對區(qū)塊鏈技術加以利用。未來全球商業(yè)的部分領域肯定會通過區(qū)塊鏈進行結算,但這部分交易可能由銀行和政府機構組成的聯(lián)盟控制。 這仍可能留下一定的空間,使一些交易能夠以獨立于銀行之外的加密貨幣進行結算,但現在還很難說具體是哪些貨幣。沒人能夠保證一種變革性技術的最早版本將控制最終的市場,看看Netscape和AltaVista就知道了。 押注特定的加密貨幣,特別是一種存在缺陷的早期加密貨幣,仍存在很大的投機性和風險。在2018年即將來臨之際,比特幣投資者需牢記這一點。
信息首發(fā):比特幣盛世背后的兩大致命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