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單身潮來襲 長期單身少活十年
到了20世紀末,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女性自主意識的提升,第四次單身浪潮逐漸顯現。特征是,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明顯增多,而且還帶動了"單身經濟"。第四次單身潮來襲,剩男剩女更多了!
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明顯增多。獨居人口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如今有超過5800萬人一個人生活。中國第四次單身潮正在來臨,然而社會的觀念和制度并沒有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中國四次單身潮
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響所致;
第二次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知青為了返城紛紛離婚,引發(fā)了單身潮的出現;
第三次是在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引發(fā)傳統(tǒng)家庭觀念的轉變,第三次單身浪潮來臨;
到了20世紀末,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女性自主意識的提升,第四次單身浪潮逐漸顯現。特征是,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明顯增多,而且還帶動了"單身經濟"。
單身者從觀念到制度均受歧視
在中國,有學者研究發(fā)現,超過一定年齡、還沒有結婚的農村男性被認為是異類,不但自己覺得抬不起頭來,還很容易成為被村民們有意無意排斥、隔離的人群,“單身漢到哪,人家都不放心”。
然而單身者,正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群體,一個社會符號。有媒體報道,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中國大陸有1.8億單身男女。
這一趨勢并非中國大陸獨有。臺灣媒體報道,2012年臺灣15歲以上的單身人口為939萬人,占總人口約42%;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預測,到2030年,日本的終身未婚男性比例將增至30%,而女性則增至23%。
結婚與單身,本來都是生活的可選項。然而,在像中國這樣以婚姻為本位的傳統(tǒng)社會里,單身者屬于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絕對少數群體。他們游離于配偶制度之外,從觀念到制度、從經濟到心理,多多少少都面臨著障礙,受到忽視、犧牲或歧視。
種種跡象都說明,擺在單身者面前的,是一條荊棘密布的艱難之路,通向充滿挑戰(zhàn)、前景卻不甚清晰的未來——在這里,單身沒有錯,但是會受到懲罰。
信息首發(fā):第四次單身潮來襲 長期單身少活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