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播趙普辭職 下一站或去中國傳媒大學(xué)
同事趙普辭職了!這是11月的第一天,卻是趙普在央視的最后一天。當(dāng)《晚間新聞》開始播送報尾“臨近冬季,候鳥南飛”,趙普的身影也淡出了熒屏。
今晚的《晚間新聞》,趙普最后一個主播班。自此,央視《晚間新聞》再也不會出現(xiàn)“趙普在北京祝您晚安!”的問候語了。今晚,難安。
我與趙普共事多年,在《晚間新聞》他是主播,我是主筆。盡管對其辭職一事早有知悉,當(dāng)這一天真正到來,仍不免戚戚然。近年來,趙普屢傳被辭職,一再被證偽。在一些人看來,央視非他久留之地,辭不辭職,并無懸念,何時辭職,才是看點。
如今趙普確實離開了央視,離開了《晚間新聞》的小伙伴,近10年的央視主播生涯,就此畫上句號。
在3年多前明膠事件的輿論漩渦中,處于堪稱主播生涯最艱難的時刻,趙普沒有辭。
多年前披露月薪不足6000元,一時引來褒貶不一之際,趙普沒有辭。
從《朝聞天下》轉(zhuǎn)向《晚間新聞》,作息時段大逆轉(zhuǎn)時,趙普也沒有辭職。
而如今卻辭職,有那么一點義無反顧,不拖泥帶水,又有點“趕趟”——適逢央視主播辭職潮,趙普的選擇無疑更耐人尋味。
一般來說,辭職有兩種原因,一是心受傷了,一是薪受傷了。趙普究竟屬于哪一種?趙普不至于大富,但也絕不會因薪酬而慪氣;趙普活得一向灑脫,盡管也有中年男人的煩惱,也偶有工作上的困惑,但一向?qū)κ聵I(yè)忠心耿耿,想必不會為工作上的瑣屑小事傷心動氣。
辭職,還有一種可能,即找到更好的下家,或更適合的平臺。趙普告訴我,他去高校,我猜他的新東家可能是中國傳媒大學(xué)——他的母校,1997年畢業(yè)于中傳(當(dāng)時校名為北京廣播學(xué)院)。從崔永元,到李詠,再到趙普,央視名嘴不約而同回到母校,已成轉(zhuǎn)型路徑選擇之一。
一個多月前,趙普發(fā)微博稱:事業(yè)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都不錯,但核心是價值觀留人。有何種價值觀就會有何種價值驅(qū)動;有何種價值觀就會有何種人才延攬。更早一點,他在微博上打包祝福三名辭職的同行:郎永淳,李小萌,張泉靈。不難理解,他已然早作出辭職準(zhǔn)備。
談及央視主播辭職,有人斥道:當(dāng)初為加入央視削尖腦袋,成名后卻離開,沒有央視你們還是你們嗎?此等言論,不知其里,或可視為局外人的皮相之見。
“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其實,個中隱曲,抑或無奈,恐怕非一般人所理解。如果雖存如歿,形同朽人,留下有何意義?
離開電視臺,走向新平臺,從駕輕就熟的主播臺,切換到陌生的研究或教學(xué),依趙普之實力,絕不難勝任。只是,央視少了一個主播,一個有情懷的主播,一個有正義感的主播,一個有公民精神的主播。
貳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人一成名,動見觀瞻,即一舉一動,都有人注意和評議,趙普也難逃這個“宿命”。
對于他的某些言行,有人說他善于經(jīng)營自己,也有人稱他愛作秀,喜歡出風(fēng)頭,甚至罵他矯情、裝X。一個人,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也沒有必要讓所有人喜歡。還有人詬病他出席活動過多。我也曾提醒過他,一些沒檔次或沒內(nèi)涵的社會活動,確無必要主持。
比如某次他曾在北大為某國產(chǎn)爛片站臺,恰巧我看過該爛片,大呼上當(dāng),于是當(dāng)天值班時碰到他,直言他不該為垃圾包裝,為丑物化妝,否則就會挨罵,有損形象,他解釋這是受人所托,無可奈何。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我與趙普很能談得來,還能聊得深,絕無欲言又止或“冷場”的尷尬。月旦春秋,暢所欲言;臧否人物,無話不談。我們一起談“四朝元老”周有光——趙普曾送我一本周老的著作《百歲憶往》;我們談閱讀《墓碑》、《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的感受;我們也讀何光滬的《當(dāng)代中國的國家目標(biāo)》;我們感嘆“豈止奸佞誤國,顢頇蟻穴千里”,也欣慰于“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傾心交流,與其說因有同事之誼、同鄉(xiāng)之情,毋寧說兩人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價值坐標(biāo),比如對所從事的新聞職業(yè),仍懷有熱忱。
突然想起泰戈爾的一首短詩:“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落葉,它們沒有什么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里。”
大地微涼,季節(jié)的心事由綠轉(zhuǎn)黃,如何收拾散落一地的憂傷?
叁
一談起趙普,觀眾會想到他的高顏值,或會想到他由保安“逆襲”為名嘴的勵志傳奇。
我向趙普求證過,所謂的傳奇有演繹成分。趙普學(xué)歷確實不高,但一路從??谱x到碩士,跨度長達(dá)14年;他確實當(dāng)過兵,這遠(yuǎn)談不上地位低下;他曾住過北京的地下室,但住過地下室的名人多了去了;他確曾在合肥街頭擺過攤,也確曾潦倒不堪,可這又能說明什么?
人們往往忽略的是,趙普的父母是被“發(fā)配”到鄉(xiāng)下的下放干部。那本就是時代鬧劇。生活中總有一些人過于強調(diào)名人成名前的坎坷,甚至不惜編排其底層凄慘經(jīng)歷,以制造巨大反差感,以佐證成名多么不易,實在大可不必。
一談起趙普,觀眾還會想到他參選《開心辭典》魅力新搭檔時的收放自如,播報汶川大地震新聞時的情不自禁,還會想到值播《晚間新聞》時的那一句:“趙普在北京祝您晚安!”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明膠事件中的仗義執(zhí)言。2012年4月9日上午11時,趙普發(fā)微博稱:“轉(zhuǎn)發(fā)來自調(diào)查記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體形態(tài))和果凍,尤其是孩子,內(nèi)幕很可怕,不細(xì)說。”盡管無數(shù)網(wǎng)友為其點贊,盡管幾天后央視《每周質(zhì)量報告》播出“皮革廢料所產(chǎn)明膠被制成藥用膠囊”的報道,但趙普仍付出被雪藏4個月的沉重代價。
被雪藏期間,他蓄了須。明志?還是無聲反抗?停職不停志,哪怕沒有出鏡機會,我知道他在入夜時分潛回央視,與同事交流。待到重新上崗,風(fēng)采依舊。
不少觀眾恐怕不知道,趙普除了嘴上有功夫,還是“手藝人”,他寫微評論,也寫尾評論——央視《晚間新聞》臨結(jié)束時的三四十秒短評,多出自其手。兩年多時間,寫了500余篇,雖不至于篇篇精品,但有不少力作,有權(quán)利本位的價值取向,比如他在尾評中說過,官員要都像淘寶店主那樣為客戶服務(wù),我們就天天為他點贊。這些尾評,拉升了《晚間新聞》收視率,更讓廣大觀眾形成了收視期待。
其實,多數(shù)人恐怕不知道趙普熱心公益事業(yè)。他說,“既然要代言,就要去替弱勢群體奔走呼號。”行勝于言,據(jù)我所知,他至少有三件書法作品拍得高價:“妙不可言”拍得110萬元,“一默如雷”拍得40萬元,“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拍得50萬元,均用于兒童公益項目。書法有價,愛心無價。
我還知道,他幫老鄉(xiāng)賣過茶葉,請家鄉(xiāng)孩子吃過免費午餐,還請在京的異鄉(xiāng)工友吃過團圓飯。我還知道,貴州留守女童煥瑜,因一場意外失去雙腿,在北京治療時,他多次呼吁關(guān)注并伸出援手……
肆
“不能懸壺濟世,但求盡己之心。”情懷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情懷更不是表演出來的,而是始終堅守中,自然流露出來的。趙普曾感嘆,在靈魂深處,我們誰不曾“走失”過,那些看似卑微、消沉的“這一個”,其實就是蕓蕓眾生中的你我。
是的,我們都曾沮喪過,但從未放棄過;都曾黯然過,但從未墮落過。人生無論處于何種狀態(tài),總應(yīng)該保留最后的驕傲,以及不可再退讓的尊嚴(yán)。
踏上新征程的趙普,我不祝你飛黃騰達(dá),我只希望你依舊驕傲;我不祝你縱橫捭闔,只希望你活得灑脫;不祝你俊采星馳,只希望你播撒幾顆有良知有正義感的苗子。
霜降已過,立冬逼近。北京的街頭,開始被寒意所滲透,好在供暖已逐漸開始。“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縱然人生多歧路,也該有點理想主義。不改初心,問心無愧;抱團取暖,守望明天。誰在黃金海岸,誰在烽煙彼岸,縱然遇風(fēng)遇浪,人生何處不相逢?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而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最后,用我和普哥都很喜歡的一句話,表達(dá)我的惜別與祝福。
信息首發(fā):央視主播趙普辭職 下一站或去中國傳媒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