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并未聽說哪個地方公開取消限購政策
昨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總經濟師馮俊介紹了棚戶區(qū)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并答記者問。在房地產市場發(fā)生變化的關鍵時刻,有關樓市的話題,同樣成為記者追逐的熱點。京華時報記者韓旭
□熱點回應
1
>> 拐點 論
增速下降屬正常調節(jié)
房地產市場正在發(fā)生新的變化, 拐點 的說法頻現(xiàn)。如何評價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呢?
馮俊表示,房地產市場大多數(shù)指標都在增長,只是增速在下降。他說: 這屬于市場正常的調節(jié)。必須歷史地看問題,同比增長為負,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數(shù)過大造成的。
馮俊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控主要目標是追求供求平衡、市場平穩(wěn),價格是重要信號,但把價格作為調控目標過于狹義化。
在馮俊看來,現(xiàn)在的房地產市場確實出現(xiàn)了一定的分化,有些地方庫存量過大,有些地方比較短缺。他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提出了 分類調控 的基本原則。對那些庫存量大的,供過于求的城市,要執(zhí)行好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貸款利率優(yōu)惠的政策,滿足自住型的、改善型住房需求;對供求矛盾比較突出、房價上漲壓力比較大的城市,要加快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的供應,形成有效供給,繼續(xù)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
馮俊強調,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始終要堅持保護消費需求、遏制投資需求這個原則。他說: 這是我們政策的基調。
2
>>限購政策
地方未公開取消限購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除北上廣深之外,其他城市的限購政策可以自行調節(jié),尤其是庫存過大的地方。這意味著除四大一線城市之外的30多個限購城市,有可能全面松綁限購政策。
昨天,住建部總經濟師馮俊表示,針對房地產市場分化現(xiàn)狀,將堅持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鼓勵消費需求,遏制投資需求,并稱 目前地方并未公開取消限購 。
馮俊指出,現(xiàn)在房地產市場出現(xiàn)分化,有些地方庫存量過大,有些地方短缺,對此,住建部會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分類調控,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始終鼓勵保護消費需求,遏制投資需求。
針對近日媒體報道除北上廣深外其他城市取消限購這一說法,馮俊公開予以回應: 房地產調控主要是鼓勵保護消費需求,每個地方根據(jù)自己情況進行,現(xiàn)在據(jù)我所得到信息,未聽到任何一個地方公開說取消限購。
3
>>空置率
數(shù)燈計算法不夠科學
住建部總經濟師馮俊在談到城市住房 空置率 問題時表示,有些媒體或者學者說某個城市空置30%、40%,是通過晚上數(shù)亮燈的住房比率大致推出來的。這個數(shù)字不客觀,不能用亮燈的數(shù)量衡量。
關于空置率的問題,馮俊指出,現(xiàn)在對于空置率沒有一個準確的官方定義。國家統(tǒng)計局在公布的時候,對空置半年以上的住房數(shù)有個絕對數(shù),沒有說空置率。
很多媒體、專業(yè)人士在講的空置率和國際上講的空置率是不同概念。國際上的空置率指的是,以這個城市里有出租愿望的住房或者有出售愿望的住房作為分子,然后把總住房量作為分母,那是空置率。我們現(xiàn)在沒有這方面的調查,沒有有出售愿望的住房、有出租愿望的住房的數(shù)字,所以很難得出空置率的概念。 馮俊說。
馮俊表示,有些媒體或者學者說某個城市空置30%、40%,是通過晚上數(shù)亮燈的住房比率大致推出來的。 那么數(shù)怎么能客觀?一個家庭住三居室、四居室,一般就開一兩個燈,在樓下看肯定一大半窗戶是黑的,這怎么能算空置?所以不能用亮燈的數(shù)量衡量。
此外,談及住房信息聯(lián)網(wǎng)工作進度,馮俊介紹,這項工作正在進行當中,該工作需要把很多的紙質信息變成電子化信息,由于各個城市的信息系統(tǒng)、程序、格式不一樣,還需要統(tǒng)一,因而需要一段時間。
□發(fā)布
住房保障條例短期報國務院
馮俊在國新辦發(fā)布會上表示,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住建部下一步將推動出臺《城鎮(zhèn)住房保障條例》,3月28日,國務院法制辦開始就《城鎮(zhèn)住房保障條例》在網(wǎng)站上向全社會征求意見,時間一個月?,F(xiàn)在根據(jù)向全社會、向公眾征求意見的情況,以及征求各地方、各部門的意見,再次聽取的專家意見,正在進行修改。
在不太長的時間里,經過一定程序,《城鎮(zhèn)住房保障條例》就可以上報國務院了。 馮俊說。
在《城鎮(zhèn)住房保障條例》中,關于保障房退出機制的設計最受公眾關注,對此,馮俊提出,保障房退出機制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寬容度, 退出機制并不是說一定要退出保障房,而是要退出原來的福利機制。
馮俊認為,保障房退出機制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寬容度,要允許一定的收入增長。 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城市把廉租房的收入標準定在家庭人均收入636塊。有這樣一個三口之家,男主人病了沒有就業(yè),女主人1800元的收入,有一個小女兒,人均收入600元,當然符合廉租房標準。但后來男主人癌癥去世了,1800元變成對應兩口人了,平均收入變成900元,收入超過了標準線40%,怎么辦?這樣的家庭我們讓它退出嗎?于情于理都不太合適。讓她們退出來,她們搬到哪兒住呢?所以在退出問題上,制度設計絕不能簡單化。
對于提高收入后的退出機制,馮俊提出可以通過經濟方法來處理退出問題。 比如收入增長了,廉租房租金提高一點,隨著收入不斷增加,廉租房租金可以一直提高到市場租金。
信息首發(fā):住建部:并未聽說哪個地方公開取消限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