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深大女生與十個漁村的故事(2)
從一開始去南漁、東漁等漁村一個人都不認識,到最后我們走到街上隨便都能打招呼,真覺得就像自己的第二個家鄉(xiāng)一樣。 劉詩穎說,這樣的經(jīng)歷幾乎在每個漁村都有過。有些漁民還會熱情地拉著女孩們到他們家吃飯。
微信名:正在消失的漁村
微信號:yucun2014
《遠去的故鄉(xiāng)& & 關于深圳漁村興衰存亡的新聞調(diào)查》核心內(nèi)容:
漁村的過去是怎樣的?是什么導致了漁村的消失?漁村風光不再,漁民不再打魚又在干什么?深圳漁獲量靠誰支撐?漁村消失,漁村文化又將何去何從?報道具體講述深圳漁村的發(fā)展變化,主要以發(fā)問的形式和思路,從不同角度呈現(xiàn)深圳漁村消失的現(xiàn)象,還通過采訪本地漁民和外來漁民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對深圳漁業(yè)經(jīng)濟和漁村文化的保護進行了思考。
數(shù)據(jù)
深圳海岸線走十遍
從去年11月至今年4月, 漁村組 的女生們從深圳最西到深圳最東跑遍了10漁社區(qū)(村),4個獨立碼頭,路程累計超過2265公里,相當于沿著深圳海岸線來回走了10遍。
共采訪了78位采訪對象,其中,深入采訪的人數(shù)約為41,單人采訪均超過2小時。此外還有20余位采訪對象是在現(xiàn)場直接采訪,未列入主要采訪人統(tǒng)計。通過采訪了解到,深圳每年的水產(chǎn)品消費量高至35萬噸,而本地銷售量卻不足1萬噸。
她們有話說
林玲玲:雖然漁村的舊貌已經(jīng)逐漸褪去,但是漁民的淳樸依舊不改。我希望,矮房變高樓的同時,人和人之間的感情不要蛻變,傳統(tǒng)文化也能得到傳承。
劉詩穎:深圳漁村的消失可能不可避免,但我希望它留下的不只是一個名字,更多的是關于人和村子的美好。
李明子:漁村消失是我們無法扭轉(zhuǎn)的時代趨勢,留下的只有記憶、文字和無力的唏噓,愿漁村能避開消失的命運。
郭家虹:或許在若干年后,漁村的面貌不再,但我希望它們的那份淳樸永遠不要變質(zhì)。
彭步云:漁村的消失,我們深知這是必然,無法阻止,但不希望它消失得這么徹底,這么的無聲無息。
陳曉璇:深圳漁村有著非常濃厚的人情味,希望人與人之間那種親密、誠摯的關系永不變。
信息首發(fā):六個深大女生與十個漁村的故事